中新網內蒙古新聞1月11日電(記者 李愛平)內蒙古西部旗縣烏審旗探索“三變”改革有效路徑,實現了農牧業轉型升級、農村牧區集體經濟發展、農牧民持續增收的良性發展新局面。
該旗烏蘭什巴臺村以“生態優先、地企合力、增收富民”為發展定位,實施“紅色領航‘鏈’聚民心”工程,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,2020年成立村辦企業鄂爾多斯市聚民集鑫環?萍加邢薰,將生物質顆粒、勞保用品“兩大產業鏈”打造成群眾的“增收鏈”“致富鏈”。
依托沙柳數量多、生長快、可再生等特性,該旗創辦烏蘭什巴臺村生物質顆粒廠,生產加工新型環保生物質顆粒,變廢為寶,有效保護利用沙柳,植被覆蓋率達到95%以上,實現循環利用、綠富同興。發展鄉村產業就是要讓農民有活干、有錢掙、有奔頭,有效盤活集體閑置房屋,2020年投資130萬元創辦烏蘭什巴臺村勞保手套廠,年均產量300萬雙,年純收入60萬元。
該旗依托化工園區2019年廟灘村農貿市場建成后,在黨支部的引導下,全體村民將每人8000元的征地補償款入股農貿市場建設,真正成為農貿市場的股東,并享受每年人均1400元分紅收入;在廟灘村農貿市場的分紅模式中,村民享受“原始分紅”和“村民分紅”累計分紅,在土地整合承包的分紅模式中,村民則享有“保底分紅”和“收入分紅”。
如今,隨著勞務公司成功打入園區市場,2022年的村民分紅總額將突破300萬元。村集體收入除了分紅,還有一部分被村委提留,用于二次投資之余,更多的還是傾注在民生實事投入上。
在推進改革過程中,該旗巴嘎淖爾村突出農民主體,在“一社N部”綜合體系建設中,通過個人將土地、林地、水域等資源要素和閑置房屋、資金等入股到耕地入股合作部、信用合作部、羊產業合作部等多個職能部門,成為股東,自下而上,讓村民更多參與到本村資產運行中,土地流轉得租金;產業發展得現金;就業務工得薪金;擴大種植得稅金,“四金”疊加,得到長期財產性收入。 (完)